制訂未來十年體育政策及發展藍圖
陳振英議員:
代理主席,中國香港隊在今年東京奧運會大豐收,取得—金、二銀、三銅,是歷來最好的成績。這成績其實匯聚了不少人的心血:運動員自身的不懈努力、教練的勞心勞力,以及特區政府投放的大量資源等。
在今次奧運會,每當香港運動員出場,上至特首下至普羅市民,不論是在辦公室或商場,均不分階層和政治理念齊心打氣,正如”飛魚”何詩蓓所說:”今次很多人都在看比賽,彷彿令大家團結起來,變得更有力量”。感謝鄭泳舜議員適時提出這項議案,敦促政府要關注體育政策和發展。我會支持原議案及馬逢國議員的修正案。
特區政府在2002年提出,體育發展的”三化”目標就是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在精英化方面,局長剛才也提到,政府在2021-2022年度向體院撥款7億3,000萬元,較4年前增加42%,而精英項目亦由10年前的13項增至20項。
其實,精英體育與普及體育有着相互促進的關係。舉例而言,在今屆奧運乒乓球場上,國家隊與日本隊戰況激烈;傳統上,乒乓球是國家的強項,但日本的球隊也進步神速,相信與當地乒乓球人口增長有密切關係。有統計指出,報名參加日本乒乓球比賽的人數由2006年的29萬人激增至2018年的35萬人。
類似的效應亦可以在香港看到,就是”家朗效應”和”飛魚熱”令香港的劍擊和游泳興趣班立即爆滿。香港的運動氛圍在東京奧運會後熾熱了很多,證明精英體育能夠帶起普及體育的潮流。政府應該乘勢加以推動,舉辦更多小朋友或學生的興趣班,以便找出有潛力的幼苗作長遠的重點培訓。
可是,由於職業運動員生涯有一定的時限,退役後的出路亦充滿變數,令到不少人望而卻步。我們3位勇奪銅牌的乒乓球選手在多年前休學全職投身練習,幸好最終不負所望,達至其個人目標。令人慶幸的是,他們當時得到父母的支持,但全職運動員需要的支援不單來自家人,他們退役後在進修和就業的環節上,尤其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祖國不少國家隊運動員在退役後,均獲保送至北大、清華等著名學府就讀。近日,香港大學宣布會在下學年推出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破格以體育作為首要的入學篩選條件,讓運動員多了一個入讀高等學府的途徑。政府應該推動更多專上院校提供這類計劃,讓運動員不會錯失學習機會。
各界亦關注精英運動員長遠的職業發展,運動員具有堅毅及團隊的精神,所以加入紀律部隊是不俗的發展方向。現時警隊已有超過60名前港隊成員,我期望公務員事務局能夠彈性處理招聘條件,讓已超過就學年齡的運動員在退役後只要符合其他條件,便可先入職紀律部隊甚或政府其他職系,然後再進修以滿足學歷要求,從而吸引他們投身公務員行列。
代理主席,馬逢國議員提出修正案,建議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希望可以透過有效統籌,讓3個範疇產生協同效應,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及體育比賽,吸引外地及本地遊客,把活動變成”眾人的盛事”。近日亦有傳媒報道,指廣州打算夥拍香港及其他大灣區城市聯名申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隨着近年的建設及”一小時生活圈”的交通配套形成,大灣區城市合辦國際賽事的條件成熟。如果香港能參與舉辦全運會,相信有助提高國民的身份認同,亦可透過這類體壇盛事延續現時的運動熱。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