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案
陳振英議員:代理主席,正如林琳議員剛才所說,眾所周知,本港的人均壽命一直領跑全球。原因方面,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解讀,但普遍的看法認為,香港依靠的並非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環境,亦非特別健康的地中海式長壽生活和飲食習慣,反而是我們令很多其他地區羨慕、政府每年均投入大量資源的完善公營醫療系統。
可是, 隨着本港的人口逐漸老齡化,城市慢性病的普及化、私營醫療趨向貴族化等因素,公營醫療的需求持續增加,加上醫護人手長期短缺、醫院病床縮減,近年不時出現迫爆急症室、迫爆病房等問題,致使公立醫院面對的壓力已達到議案所描述的臨界點。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挑戰只會越來越棘手,財政負擔亦會越來越沉重。
很感謝陳凱欣議員今天提出有關基層醫療的議案及7位議員的修正案,指出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面對的問題,並提出解決目前超負荷的政策措施讓政府跟進。本人支持議案及修正案所提出的一系列內容。
對於基層醫療,有評論認為,政府應同步考慮如何開放市場,讓不同專業範疇的醫護人員充分發揮職能;如何改善現有機制,令社區健康中心與地區普通科醫生高效結合;如何協調公營與私營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如何加強市民對社區健康中心等基層醫療組織的了解和信任。誠然,以上種種都是急需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但與此同時,過去兩年的新冠疫情充分暴露全球醫療資源一旦遇上疫症的不足之處。除了不斷對傳統醫療系統進行投資外,政府還應馬上着手研究更多利用現代科技解決面對的困境。
猶記得上一屆立法會於2019年訪問杭州時, 我們參觀了提供一站式智慧醫療平台的集團,是全國首間互聯網醫院。該集團提供在線問診、電子處方、在線購藥服務;近積極拓展“互聯網+中醫藥”後,更有中醫電子病歷、體質辨認、輔助開方等新服務。訪問團在報告內的結論是甚麼呢? 就是因應香港人口老化而增加的醫療服務需求,政府應研究任何強化醫療服務及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的措施,包括提升醫療資訊科技的應用。
事實上,互聯網醫院是可以考慮成為醫療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醫療信息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大數據管理,將醫療機構提供的信息結合;通過線上的電子病歷管理、體檢管理、療養康復管理和醫護工作站管理,擴大醫療機構的輻射範圍,提高診斷、治療和後續康復療養、健康監督一體化的工作效率。
相信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得以減輕,醫生的供給問題也有機會得到緩解。長期來看, 智慧醫療一定是行業的未來藍圖。
通過創新科技推動醫療發展,離不開財政投入。對於投入產出風險較高的社會服務類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探究如何將政府資本與民間資本相結合,實現“風險共擔、合作共贏”。例如由政府提供土地,企業負責建設及運營。這種模式無論對於醫療新基建的啟動還是融合,都是較佳的選擇。
根據政府的定義, 基層醫療是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的社區提供便捷、全面、持續、協調及以人為本的護理,促進市民的健康。我期望政府不要再用小修小補的思維和政策,必須制訂整體和長遠的規劃,建立密切、長期而全面的監測預防目標,才能達致基層醫療服務的原有宗旨。
我謹此致辭,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