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會議議員議案:2021年施政報告議案辯論 (第二部分)

“2021年施政報告”議案辯論

陳振英議員:主席,行政長官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是香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邁進由治及興新局面的首份施政綱領,意義很特殊。

施政報告提出要用好國家對香港4個傳統中心建設的支持,以及掌握好4個新興中心的定位,勾劃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新藍圖,其中有關“八大中心”的建設,除了找出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外,亦不乏一些創新的措施和思路。有效執行這些措施的話,將會有利香港於全球城市競爭中佔得先機。

金融業作為香港的支柱產業,一直扮演着國際資本進入內地,以及內地資本走向世界的橋樑角色,是最國際化的產業。施政報告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放在首位,給予金融業發展重中之重的優先排序,政府和金融業界都會全力以赴,既要鞏固我們的傳統優勢,亦要發展和擴充新的優勢。

在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面,政府將會研究“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用人民幣計價。事實上,在2014年,“滬港通”推出後,多個互聯互通計劃都逐步實施,讓內地的資金在可控的情況下投資境外市場,亦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額外投資內地的管道。“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的平均交易額亦不斷增長,“跨境理財通”又於去年9月推出,為三地的金融業界開闢了更廣闊的市場。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用人民幣計價這些措施,有利豐富內地投資者的選擇,吸引更多內地資金南下,同時,有利進一步擴大離岸人民幣的資金池,加強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的角色。

可是,在跨境人民幣發展方面,數字人民幣都相當重要。金管局正進行央行數碼貨幣零售層面的研究。我曾經多次反映,希望當局同時在批發層面,尤其是銀行間同業應用方面亦要下工夫。為了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施政報告提到考慮通過稅務寬免,提升香港國際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到2020年年底,本地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管理的資產接近35萬億港元。根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雖然經營環境變得更有挑戰,但香港的私人財富管理行業仍在增長勢頭,規模由2019年的9.1萬億港元增至2020年的11.3萬億港元,增幅達25%。不斷優化的稅務安排,預料可促使本地財富管理市場持續發展。

研究將香港打造成區域碳交易中心方面,香港擁有龐大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的國際級監管架構,亦匯聚全球領先的金融和專業機構、綠色評估認證機構和國際投資者,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在施政報告提出支持港交所和廣州期貨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合作,成事的話,相信可以讓香港向成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方向進發。

在推進跨境金融科技方面,施政報告提出與內地積極研究建立一站式沙盒聯網。沙盒可讓金融機構對其構思的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作出改善,從而加快全面推出有關產品和服務。金融科技是我們業界發展的未來,香港與內地金融科技融合亦是大勢所趨,這倡議可推動跨境金融科技合作,便利粵港澳三地的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測試跨境科技的應用項目。

至於其餘七大中心方面,施政報告提出要繼續提升國際航運、貿易及法律3個具優勢的傳統中心地位,而在創新優勢,則大力建設創新科技中心、發展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這些建設“八大中心”的措施,將可達致3個很重要的目標。

第一,助力國家邁向高質量發展。施政報告提出這一系列關於金融建設的措施,會有助擴大香港資本市場與外界互聯互通的深度和廣度,是金融服務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體現。

第二,可以配合國家創新發展的戰略。近年,內地創科發展很快,香港亦擁有很頂尖的科研力量,兩者正好可以優勢互補。施政報告聚焦創新科技領域,致力於土地供應、研發、投資等方面,加強前瞻部署,打造香港作為國際科創中心,為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同時,也令我們香港可以優化自己的經濟結構,取得一些發展的新動能。

第三,可以服務國家的“雙循環”戰略。香港是轉口貿易起家,外貿活動一直在我們經濟的核心地位。施政報告多管齊下,提出建設“智慧港口”,以提升我們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功能和專業服務的優勢,而建設航運中心和航空樞紐地位的針對性措施,讓香港未來有望成為大灣區的核心功能城市,繼續推動我們跨境貿易的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航空及航運智能化,積極融入“雙循環”戰略。

施政報告的另一個亮點,相信是北部都會區。這是香港特區政府自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規劃藍圖,將新界和深圳大片接壤土地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可以為香港城市的空間發展和經濟格局帶來一次戰略性的轉變,以深港雙城在科創、商業、基建、旅遊等方面的合作做主軸,為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增長潛力,亦解決了困擾社會已久的房屋土地供應問題。

未來,香港將進入“南金融、北創科”的雙重心發展布局,這可令城市發展更平衡。但這個都會區發展除了需要吸納新思維外,政府亦應全面檢視和優化各部門的研究、決策和執行效率,針對這些發展項目的目標,制訂詳細的落實方案,甚至盡早引入私人機構一併參與其中,因為過去香港在修建大型基建項目的過程中,往往出現龐大的財務超支和工程延期。這次跨越20年的漫長建設,政府一定要總結經驗教訓,做到謀定而後動,避免重蹈覆轍。

至於政府提出的架構重組初步構想,讓現時的3司13局擴大編制至3司15局,我樂見這屆政府提出這個方案,回應議會和社會這麼多年來的期望。外界一直批評政府架構臃腫,各局之間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個別政策局職責繁重–運房局便是個很好的例子–分拆運房局顯然可以更明確地劃分職責、整合資源,促進各司其職,更好地推動交通運輸和房屋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我相信這分拆會得到廣泛支持。但是,運房局分拆雖然回應了大家的聲音,但房屋和發展卻未能“合局”。昨天,司長在上一個環節再次解釋,合併不是最好的做法,合併後規模會過大。雖然不可以“合局”,但政府應該設法強化這兩個局的協調,在有效縮短土地開發及建屋的時間方面,達到比重組前更好的效果。

主席,放眼未來,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就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就在內地。“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前海方案,這一系列的政策盡顯國家對香港的大力支持。施政報告準確地找出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角色和定位,有利我們在國家發展新征程中作出更好的貢獻。施政報告用“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作主題,向市民展示了一幅銳意進取、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全新管治藍圖,相信如果各項重要規劃得到落實的話,香港明天一定會更好。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致謝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