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 議員議案:“更積極地管理好政府的非金融資產”發言

議題:“更積極地管理好政府的非金融資產”議案

代理主席,面對地緣政局動盪不安、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高利率等客觀因素,香港經濟前景充滿挑戰,最近5個財政年度更有4個出現赤字,公共財政情況已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以往大家比較集中關心預算收支及政府金融資產表現,例如外匯基金,大家會關注其投資標的、回報率,亦會關注已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否能支持本地創科和產業轉型發展等,惟對於非金融資產的關注相對較少。我很感謝黃英豪議員提出這項議案,促請政府利用多元化的財政策略,助力縮減我們的財政赤字。我支持議案。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會採取整合財政策略,以逐步收窄我們的財政赤字,力求回復收支平衡。當中金融資產的貢獻也在計算之列,但金融收入較易受市況影響,波動較大。事實上,非金融資產對政府財政的影響亦不容忽視,而且對比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的可操作性更強。政府現時的非金融資產主要包括政府持有的企業、土地、物業、道路、基建、設備等,若能對這些資產進行更積極的增收節支管理,相信有助政府加速改善我們的財政狀況。

政府目前是全港最大的業主,除了土地外,亦基本擁有所有公共屋邨物業,其維修管理費用每年均屬天文數字,但我們卻鮮有從衡工量值角度討論其成效,這個情況同樣存在於政府持有的政府大樓等物業。

其次是全港的康文設施,包括市民經常會預訂的體育、文娛場地,這部分亦未見政府有積極關注如何進一步改善其營運。以最近本人因要做兩會宣講而需到地區社區中心會見市民為例,看到該等地區社區會堂十分殘舊,場地狀況亦很差,此情況反過來會影響其出租率及服務市民的能力。

政府企業亦是非金融資產的重要部分。根據庫務署發布的2022-2023年度綜合財務報表,政府持有不少於20%控股投資並分享其淨收益的企業共有13間,若撇除香港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等與上市企業掛鈎的,或可列為金融資產外,促進其餘政府企業的效益也應引起關注。

政府企業現時的業務範圍很廣,在不同領域為其服務對象提供產品與服務。例如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的營運基金力求“維持香港作為區域通訊樞紐的卓越地位,以支援經濟發展”;香港科技園公司旨在“建立生機勃勃的創新和技術生態系統,為香港和亞太地區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

雖然背靠政府,但發展業務是一間企業得以生存的基礎,政府企業更應該達到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要求,主動承擔提升行業整體水平的責任。相信政府企業如果做好其“分內事”,將“願景”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財政增收並非難事。當然,政府在考慮提升非金融資產效益時,亦應該切記其設立的初心,並結合各企業的自身特點,制訂合適的營運方針。

至於派駐或兼任該等企業職務的政府官員,亦應積極參與日常經營決策,更好地設立KPI(譯文:績效指標)考核內容。另一方面,為提高政府對這類企業的監督管理,應考慮改變以往只按傳統辦法委任相關政策局局長、副局長或常秘等加入相關董事會的做法,該做法雖有象徵意義,惟他們本身事務已相當繁忙,在董事會是否有能力詳細討論該等企業的營運,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政府是否應該反過來選派一批專職的職業管理人代為行使這個職權,讓他們可以積極提高企業的增收節支能力?對此,我希望政府可以深思。

謹此陳辭。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