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救生員的人力情況
陳振英議員:多謝主席。首先,我很肯定,康文署已想過很多解決辦法,好努力,但始終我們都是以結果為目標,結果是嚴重缺乏救生員,所以署方想了多少辦法也好,最重要是有否實效而已。 我有數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大家所說的外判,我想問, 政府外判的成本計算能否說服我們,因為如果成本與現時自行聘請的一樣,若外判後成功,便證明署方的管理失敗,因為人家管理到,署方管理不到。如果署方用稍高的成本,因為作為一項短期措施,我們可以接受,但所謂稍高,是高到怎樣? 否則就現有救生員而言,很簡單而已,不如將稍高的部分全部給我們,那我們便做得更好。這個成本平衡方面,我想知道。
第二個,關於聘請季節性救生員方面。季節性救生員最適合——剛才很多同事都提到——大專學生,因為適逢他們正在放暑假,但我相信剛才副署長所說的最重要,如何吸引更多大專學生入職?就是要提供靈活時間,一定要他上班一整天,會否上班半天又可以,上班3個小時亦可以?這是否正正是為何 署方無法吸引年青人入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希望署方也可以檢討,包括吸引少數族裔方面,署方說第一批未畢業,我看到署方現時只舉辦救生員的拯溺訓練課程,不如急救證書一系列都給他們一併做培訓,讓他們拿到所有牌照,那麼他們加入救生員行列的機會便會更高,我不知道署方是否已經有這樣 做?謝謝。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多謝主席,多謝陳議員的問題。外判方面,我相信,因為現時未知道外判的結果,所以太早下定論去說究竟成本會較高還是較低,我們暫時未有這些資料。不過,即使成本一樣,亦未必代表署方管理失當,因為我們要管理公務員體系和要管理合約員工,與外判服務承辦商要管理的有本質上的差別,所以我們想嘗試透過外判服務,看看可否取得更靈活的服務安排。
就吸引大專學生入職方面,我們會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 至於鼓勵少數族裔參與救生員服務,他們當然可以參加我們剛才所介紹的一站式計劃,考取不同的章;我們的一站式服務幫他們考取所有這些章,主要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加入我們的隊伍。 我請副署長再補充。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康樂事務):多謝主席,多謝議員的意見。我們回去會再檢視在少數族裔訓練課程方面,如何可以讓他們感覺到課程幫助他們學習到更多技能,即使他們不是真的做到救生員,而是做first aider,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增加人力的。大專生方面,我們現時有在大專進行recruitment。當中我們也有介紹公務員全職、季節性救生員,陳議員的idea是好的, 當中我們還有否空間多做點,譬如是hourly-rated的,我們回去再思索一下。多謝。
IV. 加強公務員國家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培訓
陳振英議員:謝謝主席。今天的題目“加強公務員國家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培訓”十分重要。既然有5分鐘,我想提出4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當局去年安排了800個中高級公務員參加這 些培訓,今年則預計會有1500個。我想問,如果按這個速度,究竟要多少年才可讓所有中高級公務員都接受一次這些系統培訓?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關於培訓成效。文件提到,學院要求每名學員進行專題研習和撰寫學習報告。主席,我也上過類似的課堂, 去國家行政學院。自己撰寫報告通常都會有些得着,但究竟每個政策局有否覺得這些公務員完成學習後對局有幫助?其實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局長、副局長和常秘。因此,我覺得除了 要學員自己撰寫報告外,公務員事務局是否應該考慮以不記名方式跟進?以記名方式詢問,他們當然會說好,派了他們 去,沒有理由說沒有用;但若以不記名方式問他們上課後究竟是否真的對國家觀念、對國家加深了認識,我覺得可能會更有效。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文件提到會舉辦“國家外交事務系列”講座, 並表示自2021年至今有4000人次參加。同樣,我也參加過這些講座,而且我記得在立法會也舉辦過一次,我想對於一些譬如有關中印邊境衝突的事情,同事都覺得增廣見聞,所以,最好一年一次,但不一定要去內地,譬如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 署,我相信他們對這些議題都非常熟悉,那是否可以起碼每年一次安排一些相關的公務員去上課?例如關於中印邊境、 最近中非在南海的衝突來源、應該如何看巴以衝突等。我覺得應該增加培訓密度。
最後一個問題。文件第23段提到,今年年底會分階段推出網上學習平台,對此我相當支持。既然有網上學習,我希望局方參考現時一些專業團體的做法,規定每年最少要修畢多少個小時的持續進修課程,內容是關於國家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愛國精神這3個題目,譬如每年分別播放兩小時、兩小時、 兩小時的影片,看完後設一些課後問答,答對了才算過關,這樣每個公務員在這幾個題目上,每年都會有些refreshment。就像我們銀行一樣,反洗錢每年做一次,網上安全每年做一次, 即使最初不記得也不要緊,做了六七年、七八年後,便滾瓜爛熟,倒背如流。請問局長會否考慮?謝謝。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多謝主席。首先,就中高級公務員的內地國情培訓,目前來說,當然我也同意,人數的限制(即1 500人) 不太理想,所以我在開場發言時都提到,我們希望與更多內地院校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以增加管理人員到內地受訓的機會,我們會持續去做。然而,同樣地,由於中高級管理人員不是在中高級那裏一年半載,他們會留在那裏數年,甚至有很多同事由初級升至中高級後便維持到退休,所以接受培訓的窗口也是大的,今年去不了便待明年,明年去不了便待後年。不過, 就這方面,我們都想提升培訓的名額,這是重要的。
第二,回饋;我們會否向部門或政策局的管理層索取一些回饋呢?我認為陳議員的提議是好的,但我們並不希望針對每個人去做,而是希望在一段時間後詢問管理層培訓是否有用,即整體上對國家認識方面有否改變,又或如同事在其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觸內地人員,他們對內地的熟悉程度或開放性等,我們都希望將來會這樣做。然而,因為疫情,我們停了幾年,才剛開始一年,我們希望能儲起相當數量,然後整體性地看。如果逐個看,可能剛剛完結後未必能夠立時看到分別,但整體性,同事之間有否一個改變呢?這個是可以看到的。
另外,關於外交事務系列,其實外交事務系列講座並不是每年舉辦一次,基本上,過去已經有兩年——我們很感謝—— 時任的特派員親自來為我們做一次年度專題報告,但我們也會定期由北京的外交部人員為我們就一些特別的問題作講解,譬如南海問題、中美關係、中歐關係、國際協作、全球治理等全都講過,我們目前還在持續進行這些工作,經常性地做,最初開始時做得較頻密,現時每隔兩三個月或三四個月做一次,這亦視乎外交部人員的工作量,我們非常感激他們,他們做得很仔細、很深入,也需要一些時間作準備。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有關網上學習平台和強制性學習,我請院長解釋一下我們的計劃。
公務員學院院長:多謝主席。關於網上學習平台的設計,我在以往的會議上也解釋過,這是學院發展建設的其中一個重心。首先,我想指出,陳議員剛才談及的概念,其實是等於continu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概念,這是我們長遠希望可以落實的一種運作模式。目前正在做的,是在科技和平台設計方面先打好基礎,隨後我們便可以提供相關學習內容,以這樣的方式來落實此事,這方向與陳議員所提議的完全一致。
我稍為說說關於平台設計現時的進展。我們會在 2024年年底分階段推出平台,預計整體於2025年完成。首階段推出的會率先開放給 2025年起新入職的公務員使用,內容涵蓋新入職人員在培訓框架下必修的課程、新時代公務員的核心價值和服務文化、創新科技趨勢應用及精選書摘。第二階段會在 2025年4月底推出,開放給所有公務員使用,新增內容涵蓋國家《憲法》、《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國家的最新發展等。 最後階段會在 2025 年 8 月推出,新增內容涵蓋公共領導和管理、國際關係、國際視野、語文傳意,以及一般學習專題。這個系統亦會支持我們全方位、更有系統地管理培訓架構,以及整合學員在實體培訓和網上學習方面的紀錄,以便我們掌握其進度,以及推介和管理其整體培訓進度。
與此同時,我們一直物色一些網上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並在過去大半年取得一些進展,找到一些非常高質素及經常更新的學習內容,涵蓋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地緣政治、經濟、文 化等具國際性內涵的內容。這方面我覺得非常有潛質。另外,我想稍為補充關於成效的情況。我希望大家,尤其在“愛國者治港”這題目上,要給信心公務員學院的工作。我們 不是很簡單、單一地針對某人是否愛國,正因如此,我們才說要從情感、歷史、文化上感染。我們希望一步一步地改變一個風氣、一個主流觀念,所針對的是香港固有因為偏見或誤解而形成的一種觀念,這個才是重要的。我們其實受到很大鼓舞, 因為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收到一些回饋,看到學員真真正正有自我反省,從而在觀念上有所改變。這並不是在特定的問卷中可以得到的東西。
我舉個小小的例子。一名在北京大學上課的學員說:“課程讓我對國家有認知與認同方面的改變”——這是最重要的, 就是認同的改變;那個是北大公共管理碩士課程——“課程激發我們自覺肩負起帶領年輕同事融入國家的責任。”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希望有一小撮人,即使是一小撮人也好,先接受這種培訓,然後把效果輻射回工作崗位。這很難透過問卷或詢問某人而做到。希望大家可以給我們信心繼續做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