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積極開發及善用土地,推動經濟及產業發展”議案
主席,土地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土地利用需要依據時代變遷與社會變化而調整。特首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釋放現有土地發展潛力、確保土地供應如期到位及增加土地供應,這些政策方向完全切合本港現時的情況。我感謝謝偉銓議員提出議案,促請政府充分發揮土地管理者的職權,以前瞻性眼光規劃土地,推動本港經濟及產業發展。
以本人為例,我在銀行業工作多年,見證行業的發展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用地需求。近期比較有迫切需要的是建立銀行數據中心,這是目前新型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僅對銀行業至關重要,且對其他行業建設數據中心有着示範引領的作用。數據中心的建設涉及大量高、精、尖設備的安裝、測試及運行維護,需要安全、穩定的場地支撐。我樂見政府計劃於2026年新增數據中心用地至約150萬平方米,今年更擴大北區沙嶺的科創用地,由2萬增至10萬平方米。然而,我問當局是否有信心可以按速度提供時,局方卻表示要靠私人市場供應。事實上,土地供應需要滿足需求甚至先於需求,方可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天災人禍難測,如何讓銀行在各類災難發生時,保持系統和數據安全、降低風險衝擊是銀行業界需要面對的課題。足量的土地可以支持後備場地的供應,如此才能建立緊急支援後勤中心、制訂持續業務運作計劃,以及提供營運不中斷服務的保障。
不僅銀行業,各行各業在新發展階段都面臨新的土地需求。作為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大家都看到內地各個城市亦持續建設高新區,集中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北部都會區與河套地區的大量土地資源就是本港未來發展的高新區。施政報告指出,未來10年將提供約1 700萬平方米的新平整土地,同時考慮引入“片區開發”模式與“地花”概念,在完成平整土地前推出招標,加快發展步伐,這些都值得支持。
但在“片區開發”過程中,是否可以考慮參考內地“市轄區區長模式”,讓北部都會區的管理及開發能細化至具體官員,並在負責土地招標、運作過程的工作組中納入熟悉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進行諮詢,做好招商、引資和後續經營運作?這值得特區政府研究和考慮。只要更好地發揮片區不同的土地功能,就能讓創科、教育等不同行業在這片土地上百花齊放。
至於交椅洲人工島,雖然亦是未來香港土地供應的重點,但在目前的財政狀況下,適當推遲及按最新經濟情況詳細檢視規劃是一個合理和明智的做法。
除了開發新土地之外,亦可以從善用土地入手。施政報告亦以多項政策推動“香港無處不旅遊”的品牌建設,而大家都看到,中環海濱活動空間是“一地多用”的踐行地,有各項藝術文化、會議展覽、貿易博覽等活動都在此舉行,帶來很好的經濟收益和人氣聚集。如果沿用這一思路,套用至其他區,亦可以將“一地多用”以區為單位,結合各區特色,不定期於當區舉辦不同活動,既可以豐富當區居民的生活、帶來經濟效益,又能發揮香港各區獨特的資源優勢,有助打造本港成為多元化的旅遊目的地。
主席,在適應各產業發展並針對其需求管理土地之餘,特區政府還應該繼續發揮主動性,把握社會發展動向,將被動調整為提前布局,建設香港成為一個更先進、宜居的城市。
本人支持原議案及所有修正案,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