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議案
陳振英議員:主席,房屋問題一直是香港社會及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而且長期存在很複雜的因素,包括土地供應、人口密度、住房需求及經濟狀況等。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實質性措施,為社會各階層提供適合的協助。感謝鄭泳舜議員提出議案,讓我們可以討論如何檢視和優化房屋階梯,讓市民安居。
香港土地短缺和利用率低是導致一系列房屋問題的根源,造成私樓市場房價高、租金水漲船高、缺地興建公屋等。因此,在覓地建屋方面,政府應持續採取現時的多管齊下方式進行,包括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及開放邊境禁區用地等。而造地方面要有前瞻性的考量,不僅要滿足長策所訂定的總單位數量,還要進一步考慮讓全港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積有所提升。
在以往房屋供應失衡局面下,劏房、籠屋、板間房應運而生。由於這些單位的生活環境惡劣,被很多人視為香港社會矛盾的根源。根據統計處報告,現時全港約有6.5萬名25歲以下青年居於這類不適切住房單位內,相信亦是部分年輕人對前景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
樂見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立法規管,轉化成為合規的“簡樸房”,讓租户“住得有尊嚴”。政府在告別劏房的問題上提出的解決方案整體方向是正確的,但相關政策在執行上直接影響到現時約24萬住户,必須想得全面和慎重,既要避免出現業主將改建成本轉嫁至租户身上,同時對於未能承擔“簡樸房”租金的弱勢住户,要完善安置政策,加快“上樓”速度,又或給予合理的過渡期安排,避免出現無家可歸的景況。
至於公屋供應方面,未來5年整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8.9萬伙,較本屆政府上任前5年增加80%,我相信是現屆政府努力覓地建屋及簡化流程的成果。只要配合持續打擊濫用公屋的政策,相信要達到輪候時間於2026-2027年回到4.5年是有希望的。
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對擁有自己的房產始終有情意結。面對持續上升的建築物業和管理成本,個人認為當局考慮將資助出售房屋、公屋及私樓三者的比例,由現時的2:5:3逐步變成3:4:3的決定是合理的。
事實上,房屋委員會曾於1998年年初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讓公屋住户能以較低價格買入居住的公屋單位,用意是協助有意置業的公屋户較容易“上車”成為業主,提高整體港人擁有自置物業的比例。早前我亦促請政府加強租置屋邨的管理,積極梳理這類混合業權帶來的問題,相信在優化後重推租置公屋計劃,也可讓部分公屋租户的業主夢成真。
過往土地供應有限,政府將資源先集中照顧基層,令房屋供應中接近一半屬於公屋單位,長達10年沒有新建居屋。加上低息環境令私樓市場價格不斷攀升,導致很多市民無能力負擔私樓,只能被迫繼續輪候公屋,使輪候公屋人數不斷增長。但居屋的轉售又受轉讓期限和價格等的嚴格限制,未能增加市場流通性。政府應在促進市場活力、保障居民利益及善用公帑之間找到平衡點,設法盤活二手居屋市場,理順房屋階梯層級。“G19”議員獲接納的建議(即政府擔保期延長措施)已產生顯著作用,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至於私樓市場,今日未有足夠時間討論,但陳健波議員提出延長按揭期只是其中一個解決辦法,外國有一些按揭採取只還息不還本方式,這可能要大家在研究後從長計議。
特區政府現時有很多房屋新舉措,而住房問題不僅關係到市民的幸福感,還直接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政府要善用現時的資源,大力加強政策的執行力度,確保所有政策可以落到實處。
主席,我支持原議案及所有修正案,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