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 議員議案:“盡快啟動碳普惠市場的建設工作”發言

“盡快啟動碳普惠市場的建設工作”議案

代理主席,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與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公眾較為熟悉的碳交易市場,目前只有大企業和國家可參與,個人及中小企較難參與其中。碳普惠市場剛好可填補這一空缺,透過商業激勵或政策鼓勵等手段,對中小微企、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並賦予一定價值,引導公眾實踐綠色生活方式。我很感謝李浩然議員今天提出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訂立碳普惠市場的政策和啟動平台建設工作。

香港目前仍未建立碳普惠市場,理念較為相近的是大家都已提及的“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計劃鼓勵市民將減廢回收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市民可透過物品回收,賺取積分和兌換禮品。

近年內地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的碳普惠機制和平台相當多,例如北京的“綠色出行碳普惠”平台、廣東的“碳普惠服務平台”小程序、深圳的“低碳星球”等,都是透過“碳幣”形式,鼓勵公眾節約水、電、氣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行為。

由企業主導建立的平台數量更多,且成立得更早,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的“螞蟻森林”,透過接入日常步行、共享單車、外賣平台等應用程式,記錄用户的低碳行為,包括出行、光盤行動、綠色回收等,並量化為虛擬能量,用户可選擇兌換商品或種植虛擬樹。用户每種植一棵虛擬樹,“螞蟻森林”就會在荒漠化地區對應種植一棵真正的樹,讓用户可直觀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正在為全球環境作出貢獻。

碳普惠的建設需要長期的投資和營運支持,政府主導、企業配合和市民參與缺一不可。特區政府可參考現時內地的成功經驗,出台適用於本港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方案,分階段建立碳普惠市場和平台。

首階段,可篩選低碳行為,通過建立碳排放核算機制和評估碳減排潛力等方式,確定符合條件的低碳行為和減排標準。

第二階段,可在“綠綠賞”計劃的基礎上建設碳普惠平台,接入更多低碳行為數據,例如綠色出行、環保回收、綠色消費等,提供統一服務平台。

第三階段,可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政府、公益組織、商業和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碳普惠激勵機制。舉例而言,政府可以發放節能券、增加商品兌換,甚至電動車免費充電等積分使用場景,把激勵措施變成長效的運營機制,提高公眾踐行低碳行動的積極性,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碳普惠平台。

最後,當本地碳普惠和碳交易市場成熟時,可把碳普惠減排量與碳市場掛鈎,允許生活消費端形成的碳資產進行抵押、交易、贈予等活動,推動實現碳中和。

金融界在碳普惠方面也有角色。金融機構在履行自身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外,可同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據化技術力量,深入進行低碳方面的研究,包括創新自身產品和服務,例如發行碳信用卡、碳積分、“碳幣”等金融產品,引導更多個人參與低碳環保,投入綠色行動。

事實上,碳普惠建設是一項相當長期的工程,需要企業與市民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因此,本人支持今天李浩然議員的原議案及兩項修正案。

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