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 議員議案:“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發言

“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議案

代理主席,香港素有亞洲國際都會和盛事之都的美譽。我們開放、自由的國際化地位及位處亞洲中心的地理優勢,讓我們發展盛事活動有得天獨厚的土壤和環境,而盛事活動的確可帶動旅遊業、零售、餐飲等產業的發展。

政府預計今年逾210項盛事可為香港帶來170萬旅客和72億元的消費額,不僅可產生“人氣”,還可轉化為“財氣”。我很感謝霍啟剛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讓我們可以討論如何改革、強化盛事之都的建設,促進盛事的經濟效益。

政府剛公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藍圖》”)為本港未來的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發展訂下清晰願景、原則和發展方向,值得肯定,但當局要盡快落實各項措施和相關資源投入。舉辦更多大型、多元和創新的文化藝術活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提供平台,自然是盛事,但與金融相關的活動,包括每年的亞洲金融論壇、金管局舉辦的金融高峰論壇等,同樣產生吸引國際來賓和宣傳香港的良好效果。因此,盛事能帶動短期經濟效益,但一定要將其轉化為長期的產業發展支柱,才可產生實際效果,這方面還需更進一步的協調及深入規劃。

此外,要提升香港盛事活動的國際吸引力,最重要是資金的支持。現時,本港許多體育活動均由具規模的金融機構和企業贊助,並取得良好聲譽,包括渣打馬拉松、滙豐七人欖球賽、中銀香港網球公開賽等。如想鼓勵更多不同規模的商業機構參與,當局應考慮為贊助盛事提供稅務寬免措施,可設定上限(例如不多於200萬元),這樣就會有更多不同規模的機構參與贊助盛事活動。

近年,其他地區均以舉辦盛事作為帶動其本身經濟的引擎。去年,歌手Taylor SWIFT的新加坡演唱會,當地政府提供約1,560萬港元資助,取得東南亞的獨家主辦權,為當地帶來約29億港元的旅遊收入,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香港如要在舉辦這類活動中脫穎而出,需正視地區之間競爭的現實。若單一城市對主辦方的吸引力不足,可考慮採取與大灣區城市合作舉辦或聯合贊助方式,相信可大大提升爭辦盛事的競爭力。

明年的第十五屆全運會是打造“看全運、遊香港”品牌難得的契機,跨地域舉辦盛事活動極具參考意義。《藍圖》亦提出與大灣區合作,但與內地多個城市聯合舉辦大型盛事活動,分工協作及合作機制必須考慮周全,還需更具體的指引。剛過去的全運會單車測試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實行“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實現人、車、物“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的智慧通關,這種全新的操作機制,正正可以為日後更頻密的跨境盛事活動奠定更便利的通關基礎。

為辦好盛事活動,本港要積極完善各項軟、硬件配套。隨着啟德體育園明年啟用及當局提出放寬不同場地的限制,容許戲院作現場表演、工廈改建小型劇場等措施,某程度上可補足硬件方面的短板。我們應同時提升其他(如餐飲接待)方面的服務質素,營造“好客之都”氛圍,讓各地旅客都能感到賓至如歸,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目標。

代理主席,盛事不僅可以為本港帶來遊客、刺激消費,還可以擦亮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招牌,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因此,我支持霍啟剛議員的原議案和所有修正案,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