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
陳振英議員:
代理主席,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是中國實力最強、國際化程度最高、跨境聯繫最密切的區域之一,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截至 2017 年年底,區內 11 個城市的 GDP 總和超過 100,000 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已超過紐約灣區,排名全球第二,預計至 2025 年,大灣區的 GDP 總量有機會超過東京灣區,成為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的灣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既有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也有在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中位列第二十位的深圳和位列第三十二位的廣州,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金融活動也可在這裏找到。目前金融業總體的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級水平,2017 年年底,粵港澳三地銀行總資產合計超過 70,000 億美元,銀行存款總額也達到 47,000 億美元, 均超過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2017 年保險保費收入有 1,280 億美 元,相當於全國總保費收入的四分之一;港深主板市場總市值也超過 55,000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位。以上種種,均為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受惠於”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自貿區升級及服務貿易自由化等利好因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將會發揮更大作用,助力粵港澳地區成為中國跨境金融最活躍、自由 開放和創新程度最高的區域,最終把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金融重鎮和”一帶一路”的主要金融中心。
代理主席,總體上來看,大灣區的金融合作,資金並非最主要的問題,關鍵在打破體制壁壘,在跨境金融發展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未來粵港澳三地可重點圍繞創新金融、絲路金融、民生金融、綠色金融等 4 個領域,進一步深化大灣區的金融合作。
首先是發展創新金融,推動金融與創新科技的深度融合。未來以創業資本和風險投資為代表的創新金融,是大灣區內經濟整合的重要力量,將會帶動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以及企業融資、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等成熟金融業務進一步發展,可以為香港金融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商機。
第二,是發展絲路金融,共同打造”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推動”一帶一路”需要大量資金,至 2030 年,亞洲開發銀行在亞太區基建投資總需求將會超過 260,000 億美元,如何做好融資成為關鍵。內地企業借香港出海到絲路沿線投資亦已成為趨勢,大灣區可在這方面深化合作,通過股權、債權相結合,又或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相結合等方式,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融資安排。
第三,是發展民生金融,方便北上的港人在大灣區內生活。《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隨着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速鐵路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將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越來越多港人或是在香港工作及生活的外籍人士也有機會到內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創業、就業、求學、公幹、旅遊、休閒、養老,甚至定居,港人港企在大灣區的投資、消費涉及的各類跨境支付需求不斷增加是可以預期的大趨勢。
金融便利涉及內地和香港的不同金融監管政策和法律要求,需要協商解決,逐項取得突破。最好按先易後難的原則,先研究出台為香 港居民提供跨境金融便利化服務的方案,包括為香港居民在珠三角開 戶提供方便,為香港居民提供交通付費、消費支付、置業融資、醫療費用跨境支付、跨境上學繳費、匯兌及理財等便利,再由單向逐漸擴展至雙向,形成大灣區一體化的發展。
最後一項是發展綠色金融,共建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一定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香港其實具備獨特的條件在發展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將香港打造成為區內首要的綠色金融中心,為建設綠色低碳灣區提供資金和融資支持。
代理主席,總括而言,創新金融、絲路金融、民生金融和綠色金融是未來大灣區深化金融合作的四大重要領域。粵港澳三地應該善用這個優勢,立即行動,建立和鞏固大灣區在這些方面的領先地位,將 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以至世界的金融重鎮。
我會支持林健鋒議員的議案及其他議員有利於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方面的修正案。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