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型工業化事宜小組委員會 發言

I. 支援科研成果商品化

陳振英議員:多謝主席。剛才副局長提到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和其延伸計劃,均希望多協助初創企業,私人投資的比例是一比一的資金配對。但是,她表示會對潛力進行評估,局方可否提供評估具有潛力的具體標準?

另外,根據數字去計算,現時有478間初創企業獲批3.99億元,當中有47間在延伸計劃下獲批4,630萬元。我計算過,原有計劃平均每間企業可獲81萬元,而延伸計劃則平均是98萬元。我想問,這是否代表私人投資比例最近有所增加,因此延伸計劃下的資助數字大了?原因是甚麼?為何他們會增加投資呢?

第二個問題,產學研 1+計劃去年10月推出第一輪,收到 94份申請,而創科署直至今年3月才將當中20多份申請的結果通知大學,而且還提及完成跟進工作後才作出最後決定。批出後整整半年,有關人士仍未收到錢,當局會否加快程序?

最後一個問題,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295個項目獲得夥伴研究計劃的資助,我想問是以哪些行業為主?因為文件有提及其他計劃取得多少專利、有甚麼成果,唯獨夥伴研究計劃,似乎沒有提及有何計劃成果,局方可否分享有關成果?多謝。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多謝主席,也多謝陳議員。三方面, 關於TSSSU,議員提及了很重要,我們現時亦很大力推進的一 點,就是如何透過我們的計劃吸引更多私人投資。因為推動創科只有政府一方是不足夠的,一定要吸引多些業界,不論是投資,以及正如剛才尚議員所說,提供多些機會他們試用。因此,關於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在原有安排下,於2023-2024年度,正如議員所說,我們新增了一個方向,有一比一的配對。 除了首3年可以獲得政府每年最多對每間初創提供的150萬元 資助外,如果找到私人投資者,我們也容許再進行配對。

正如議員所說,反應很好,以及真的找到投資者,以下是一些成果和數字供大家參考。截至2022- 2023年度,有 382 間初創參與此計劃而獲得資助,其中61%產生了超過1 900項IP; 65%已經在市場上推出了很受歡迎的產品和服務,而當中有超過76%的企業成功獲得進一步注資;即是在這382間初創當中,便已經有超過76%企業成功進一步獲得更多注資,總金額超過 21.9億元。因此,其實計劃是有成效的,我們也希望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在 “RAISe+”, 即議員提及的產學研 1+計劃方面,計劃在10月推出,用了一個多月接收申請。如果由12月收到申請,到現時已經可以通知對方原則上的結果,其實是用了3、4個月的時間;大學的反應非常正面,認為整個申請流程、各方面的手續,而且時間上也很好掌握,亦很快。首先是透過督導委員會進行原則性評估,現時再進一步就每間大學,因應具體情況釐定一些金額。

最後,多謝議員給予機會,讓我講述關於夥伴研究計劃的案例。這涵蓋了很多不同的方面,因為很多情況是企業自行聯繫公營機構和大學來進行研發,包括人工智能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也有IT,有很多不同的方面。舉例而言,NAMI與一間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了預防運動損傷的智能繃帶,更有效地 吸收衝擊力,提高保障,現時業界都在應用。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