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 政府法案:《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發言

《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發言

主席,預算案發表前,公眾關注點主要聚焦以下幾方面。在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居高不下的利率環境下,本港經濟如何逆勢而上,加強復蘇動力?本港樓市、股市下行壓力增大,政府如何“出招”,提振地產、資本市場和改善市場信心?過去數年,本港財政赤字持續高企,未來數年亦有很多大型基建陸續上馬,公共財政穩健如何維持?

陳茂波司長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以“堅定信心、抓緊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增長、促進金融多元發展及產業升級轉型為主調;以節約開支、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為手段。預算案對上述幾方面的公眾關注點給予積極回應,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本港經濟發展,以及應對公共財政挑戰,可謂策略方向正確、應對措施得當,個人十分支持這份預算案。

主席,長久以來,與房地產相關的各種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單是賣地所得收益,在過去10年平均貢獻政府接近兩成收入。然而,由於市場十分疲弱,上年度的地價收入只有194億元,較原來850億元的預算大幅減少656億元。此外,物業和股票市場交投淡靜,印花稅收入只有500億元,較原來預算的850億元減少350億元。主席,單是這兩項收入已減少了1,000億元,所以上年度的赤字從最初估算的544億元大幅向上調整至1,016億元。政府還發了債,若撇除發債所得,實際赤字更會超過1,700億元。

根據估計,本港財政儲備將從數年前超過1萬億元減至今年3月底只有7,300多億元,新一年度的赤字預計為481億元,即下年度的財政儲備將降至6,800多億元。因此,預算案宣布本港的公共財政方針“將採取財政整合策略,讓財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復平衡”。這與去年的“中間偏鬆”和前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立場截然不同,個人認為這是必要和適當的調整。

鑒於房地產的重要性,政府也積極回應議員和社會各界的呼籲,宣布即時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撤辣”雖然不是影響樓價的最重要因素,但相信有助樓市健康發展和穩定市場信心。

政府自2010年起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打擊當時的短期投機活動及遏制非本地投資需求,應對當時過熱的樓市。“辣招”推出多年後,本港樓市的基本面其實已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政府啟動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未來將可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改變房屋供應永遠供不應求的普遍預期。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全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為302.5點,比較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樓價在3年內累計下跌24%。

“辣招”一直被詬病令市場單位的輪轉減慢,變相減少二手市場供應。我相信,全面“撤辣”有助市民考慮換樓,改善生活環境,從而增加交投,活躍市道。然而,樓市表現不僅受政策因素影響,還受到供需的基本因素、就業收入及利率等影響。根據房屋局的數據,本港未來3年至4年內可供應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有10.9萬伙,創有紀錄以來最多。因此,即使“撤辣”有助推動成交,也難以在短期內帶動樓價徹底轉勢,使“炒風”復熾。

金管局同步放寬物業貸款的逆周期監管措施,調高住宅及非住宅的按揭成數。另外,財政司司長接納了本人的建議,取消所有壓力測試,讓有意置業的市民可通過銀行借取較高的貸款金額,達成置業願望。

同樣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預算案有關金融業的內容是我擔任議員以來篇幅最多、範圍最廣的,當中提出的多項措施旨在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讓金融業持續擔當拉動香港經濟的其中一個主引擎。

政府延長“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3年至2027年,並擴大計劃資助範圍,同時制訂可持續披露準則,相信有助強化香港在該領域的國際優勢。另外,亦提出擴大“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試點範圍、研究“數碼港元”的應用場景,並在今年推出“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首階段服務。這些新政策配合香港的傳統金融服務,相信將可降低在香港交易的成本,提高金融業的服務效率,這也是全球金融大勢所趨。

響應預算案的倡議,中國證監會剛於上星期宣布推動拓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5項措施,包括支持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擴大“ETF通”合資格產品範圍、把REITs納入“滬深港通”等,均有利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兩地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彰顯國家對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堅實支持。現時受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美國減息或會推遲等負面消息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氣氛較差。上述的優化措施若能盡快落實到位,將可為香港股票市場打打氣、加加油。

主席,要填補財政缺口,正如很多議員提到,政府一般只有3種方案:增收、節支或借貸。要在經濟復蘇期增加收入絕不容易,所以大力節支是明智的選擇。除了減少政府開支之外,政府表示會在推展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時考慮公共財政的情況。司長在記者會上又補充,項目的推展時間會略後於北部都會區,填海時間表亦會推遲,同時宣布會檢視基本工程開支的緩急優次及兩項交通資助計劃。這些控制大額開支的措施切實回應了公眾的關注,相信是市民樂見的。不過,政府的最終決定必然成為全城熱議的焦點,希望政府屆時可以提出更佳的方案。

除了節支之外,政府亦計劃擴大發債規模,未來5年發債約950億元至1,350億元,所得的資金將用於投資北都和其他基建項目。其間的債務與本地GDP比率將介乎大約9%至13%,這個比率當然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平均的110%,但現時的債務比率仍算處於相當健康的水平。北部都會區這一類大型基建項目創造經濟效益的年期跨度較長,利用債券進行融資是合適的方案。

不過,有關《借款條例》的小組委員會剛完成政府擴大發債規模的審議工作,委員均比較關心當局打算撥出一定比例的發債額供強積金基金投資,但要求降低管理費和行政費,亦建議政府考慮在發債時,給予本地基金經理優先考慮,以助本地相關產業發展。美國聯儲局預計減息的步伐即將開始,政府應好好把握發債的時機,減省日後的利息負擔。

開源方面,除了調整公共服務收費之外,預算案的另一項新舉措是提出將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的標準稅率改為兩級制,入息淨額超過500萬元的稅率提高至16%,反映政府希望借助所謂“能者多付”的原則適度開源。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政府的確沒有太大空間開源,若貿然增加稅種或“一刀切”調高稅率,對消費或投資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微調現有稅率或許算是影響較小的折衷辦法。

主席,現時世界各地的政府逐步簡化稅收制度,降低企業稅率,並更倚重開徵間接稅,預算案卻並未回應會否就擴大稅基進行研究,不無遺憾。我個人十分期望政府盡早制訂適切的稅務行動計劃,積極應對未來的經濟變化。

我謹此陳辭,支持《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