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政策的檢討”議案
代理主席,香港公共財政政策一向以穩健見稱。然而,3年疫情耗用大量財政資源支撐經濟,令過去4個財政年度有3次出現赤字。首3季赤字已接近1,800億元。未來10年,面對人口持續老化,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備受關注。今天管浩鳴議員的議案及3位“G19”議員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再次辯論一下對今後公共財政政策的看法。
公共財政政策要充分考慮4點:首先是考慮《基本法》規定——大家也有所提及——第一百零七條的量入為出原則。當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多次強調有關規定存有一定的靈活性,不應只聚焦一兩年,而是要觀察經濟周期是否做到收支平衡。其次是要考慮聯繫匯率制度,因實行該貨幣發行局制度讓港元匯率保持在7.75港元至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內,要求港元貨幣基礎得到美元資產的十足支持,需要穩健的財政支撐。
再者,要考慮維持較佳的公共財政,才能讓香港維持較高信貸評級,享有較優惠的借貸成本。最後是考慮保留足夠的財政緩衝,疫情期間一系列逆周期措施如“保就業”、派發消費券、寬減差餉稅收等,均有助減輕疫情對社會的影響,但我們必須擁有豐厚的財政儲備,才讓政府有空間應變。
正如副局長剛才在發言時提到,衞生和社會福利開支在我們的佔比是很高的,而該等開支與人口結構關係密切。現時香港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已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根據統計處發布的《香港人口推算2020-2069》,未來人口預期持續高齡化,65歲以上長者的人口推算在未來25年將增加接近一倍,由2021年的145萬,上升至2046年的274萬。
老齡人口上升將令老年撫養比率在未來數十年急升。到2069年,65歲以上長者的人口佔比將會是38%,屆時每5個港人中就有兩個是長者。另一方面,昂貴的生育成本和現代女性生育觀念的改變,令生育率長期維持在低位。人口老化疊加出生率下降使勞動人口減少,每1 000名勞動人口日後需要撫養712名老人,大大增加勞動人口的負擔,對香港的長遠競爭力和負擔能力構成威脅。
針對老齡化趨勢,建議政府及早採取應對措施,包括考慮適度優化強積金的投資結構,提升回報率及引入保本產品,包括利用強積金投資於具有長期、穩定回報的本港基建資產,讓勞動人口退休後有資源自給自足。
其次,擴大試點港人大灣區養老等政策選項,讓長者有更多退休選擇,從而減輕本地一些其他公共開支。
此外,現時醫療體系以治療為本,偏重於住院和急症護理,基層醫療發展不足,公營醫院長期超出負荷,難以應付將來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長此下去,只會持續為醫療體系帶來負擔,開支亦會不斷攀升。建議政府持續優化醫療系統設定並以預防為主,紓緩人口老化帶來的財政困擾。
代理主席,財政儲備在過去數年已從超過萬億元下降至最新約6,500億元,只足以應付9個月開支,遠遠低於回歸初期的28個月高峰水平。我們的收入又如此依賴利得稅、地價收入、印花稅、薪俸稅及投資收入,這些收入受地產市道表現影響,但開支則以衞生、福利、教育及基礎建設等剛性項目為主。因此,公共開支自1997年回歸以來,累積升幅達2.6倍,其間收入只增加了1.2倍。
雖屬老生常談,但為改善本港財政的可持續性,政府有必要立即檢討各項公共支出是否用得其所,並積極研究開源措施,以鞏固公共財政及重建財政緩衝。
代理主席,我同意管議員的議案,以及3位議員的修正案。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