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會議 法案二讀《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

《2020 年撥款條例草案》 恢復辯論於 2020 年 2 月 26 日動議的條例草案二讀議案

陳振英議員:

主席,對於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我準備分為 4 方面來討論。第一方面,是討論香港所面對內憂外患的格局。香港的經濟在 2019 年已經開始遭受內憂外患雙重夾擊,陷入 10 年以來首次負增 長。外患方面,全球經濟下行及中美經貿摩擦,繼續拉低香港的外部需求,貨物出口及服務輸出均急速下降。但是,與歷次經濟衰退不同的是,這次還加上反修例風波的內憂因素,歷時半年的社會事件,令香港的經濟雪上加霜。

今年,困擾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舊的未去,新的又來。中美的經貿摩擦,次輪談判應該會更為艱巨,預料會不時擾動全球經濟,抑制香港的外部需求。年初開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對香 港的經濟帶來海嘯式衝擊,訪港旅客數目暴跌,加上市民減少外出, 零售、飲食、酒店、運輸及其他相關行業慘淡經營。3 月開始,歐美 國家的疫情越演越烈,重擊當地的經濟金融,後續的影響會進一步擴 散至全球,香港難以獨善其身。

近期,雖然街頭暴力事件有所緩和,但仍未完全平息。目前,香港社會嚴重撕裂,營商環境大受影響,這些都不容易復元,加上內部深層次矛盾亦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政府的管治將會更困難,很多政策均難以有效實施。香港的經濟有可能會較長時間面對內憂外患的格局,復蘇的難度很大。

第二方面,我想指出,推出大規模的逆周期紓困措施刻不容緩。在以往的經濟衰退中,失業率可以在半年內急升,現時香港的失業率已由去年 6 月的 2.8%上升至今年3 月的4.2%,失業警號其實已經響 起,有機會在短期內再急速惡化,特區政府必須迅速加大財政刺激,保障民生就業。

面對眼前經濟寒冬及社會潛在動盪的挑戰,財政司司長很大手筆、大無畏地推出這份”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的預算案,是值得支持的。去年推出 4 輪紓困措施,合共 680 億元,今年推出更大規模的逆周期措施,涉及 1,200 億元。當時預計將會出現歷年最高的財政赤字1,391 億元,但如果計入發行綠色債券收回的 195億元及房屋儲備基金回撥的 220 億元,實際的赤字接近1,800 億元,可見預算案銳意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決心。

主席,不過,隨着疫情的變化,新加坡應對的力度更凌厲,3 月 下旬追加了預算 2,600 億港元,推出兩輪紓困措施,協助企業、勞工、家庭渡過難關,金額等同新加坡 GDP 的11%,赤字預算達到2,166 億港元。當疫情的影響擴大,新加坡再於4 月初加推 274 億港元的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補貼企業向所有本地員工發放4月份75%的工資,並且呼籲僱主繼續支薪,千萬不要讓員工放無薪假,也不要裁員。看來沒有人敢輕視這次席捲全球的經濟海嘯。一份被喻為美國近代史最大規模的 2 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同樣在3月下旬推出,亦包括發放現金援助,希望將經濟的傷害減至最低。

特區政府分別於2月及本月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涉及的金額合共 1,675億元,用來支援受疫情及政府抗疫措施影響的行業和市民。如果計入預算案的1,200 億元紓困措施,迄今各項紓困措施涉及將近 2,900 億元,已經等同去年香港GDP的一成以上。財政司司長坦白表示,赤字會升至2,800億元,甚至可能高達3,000 億元,金額刷新了歷史紀錄,但我認為這類紀錄應該沒有人願意經常被打破。

至於預算案中的逆周期措施,例如寬減薪俸稅及利得稅、代繳公屋租金,以及各種社會援助金加碼等,都不是一些全新的措施。最受注目的,莫過於直接全民派發 1 萬元,但如何”落袋”則相當引人關注。

香港曾經兩次現金”派糖”,分別是 2011 年派發6,000 元及2018 年關愛基金派發4,000 元。香港作為一個現代智慧城市,理應可以全年無間進行即時現金支付。政府”派錢”應好好利用現有的資料庫,先派 給領取綜援人士及長者的戶口。就此,我想多談兩句,最初,相關部門推出來擋駕的困難是私隱。當這個問題獲得較好的解決方法後,上星期有關部門提出的困難又變為系統的承受能力。如果可以先派給上述兩類人士,然後再鼓勵市民利用電子方式,好像”轉數快”等途徑收錢,絕大部分的收款過程便可以加快,讓這筆”應急錢”盡快落入市民的口袋。因此,主席,”派錢”的流程設計十分重要。政府應該汲取過往的經驗,多聆聽專業意見,摒棄政府部門之間的官僚作風,不要諸 多藉口拖延及再犯一些低級錯誤。

第三方面,我想談的是,我們應該預早規劃以支撐香港經濟繼續前行。紓困措施固然重要,但在險峻的情勢下,我們亦應該不忘前行。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相當深遠,香港的復蘇能力面臨嚴峻的考驗。香港社會看來富裕,基礎亦很穩固,但如果在危難時不及時出手,市民及中產人士的財力一旦萎縮,將來應付經濟波動的能量便會轉趨薄弱。

財政司司長強調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未變,這是對的,而內地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也有助加大力度吸引外資及開放市場等,可以為本港工商業界帶來更多參與機會。此外,香港亦一直致力發展成為 區域主要的國際金融及商業服務中心,未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以及內地與香港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支援下,將可以爭取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要維持香港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單靠上述支援似乎並不足夠,特別是在現時的情況下,很多商界人士均擔憂,看不到在產業方面有何新火車頭可以帶動香港的經濟復蘇。

其實,預算案本身有嘗試為經濟困境積極找尋出路,例如加大企業的資助規模、鼓勵創新及從再工業化的角度推出一些措施,同時持續推出創科的基建,繼續發展創科產業。這個方向我絕對認同,尤其 是這次疫情改變了香港未來的營商方式,各行各業都會更大程度利用 科技手段來應對未來,例如移動辦公、視象會議和網絡展銷等。今次全球爆發傳染病亦讓公眾再次正視公共衞生的重要性,以科技配合防疫抗疫,可能是香港未來的新商機。香港近期的科研技術,例如新型多層次的殺菌塗層、體溫探測移動機械人、3D 打印技術生產的新款防護面罩等,或可為香港開拓新出路。

主席,在我最關心的金融相關措施方面,去年的預算案有 24 段談及金融相關措施,今年預算案的有關段落實際上減少了接近一半,而且覆蓋範圍更狹窄。不過,措施則較為具體,支持的範圍包括證券 市場、綠色金融、零售債券、公共年金、定息按揭和財富管理,措施則包括豁免ETF莊家的股票買賣印花稅;發行綠色債券、iBond及銀色債券;降低年金門檻,以及設立一些制度吸引私募基金來港發展 等。政策的確可以為金融界的財富管理業務帶來新機遇,但根據最近一份由英國商業智庫 Z/Yen 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全球十大金融中心的排名次序發生了很 大的變化。紐約、倫敦繼續佔據全球第一、二名,東京由第六名升至第三名,上海首度超越香港,由第五名升至第四名,新加坡則下跌至第五名,香港的排名首次下跌至全球第六名,下跌了3 位。香港三甲不入,更下跌至第六名,不管原因為何,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和重視,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金融業發展水平方面,應該要有所改進和提升,排名才有機會重上前3位。

最後一方面,我想談政府應該如何積極主動地掌控香港的財政紀律。主席,正如很多人的理解,《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 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這屬於概念性而非具體規定,沒有禁止逆周期的財政赤字,只要能夠在周期內與財政盈餘相抵銷便可。因此,利用財政盈餘挽救經濟民生,應該不會引起太大爭議。近期新加坡的提振方案亦首次動用儲備,便是一例。在非常情況下,特區政府因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而產生巨額財政赤字,實在無可厚非。積穀防飢本來就是財政儲備的目的,但底線是在中期內逐步調節,以便當經濟逐漸恢復,可再度實現財政平衡。此外,近一年以來推出的大部分紓困措施,均不屬於政府的經常性開支項目,市民亦應理解有些特殊安排不可能連續多年出現,因此這類開支項目可以暫時不計算作長遠和持續的財政承擔。

至於經過多輪紓困措施後,財政儲備下跌至只有約8,000億元,有人開始擔心持續的財政預算赤字會影響本港的評級。近日惠譽剛下調了香港的信貸評級,但前景則評為穩定。事實上,香港以往在國際評級機構的宏觀評估模型,一直取得很高分數。財政儲備只是眾多定量參數的其中之一,香港在其他領域上一直維持很穩固的經濟基礎,包括政府的低負債、龐大的對外淨資產、長年的經常帳盈餘、穩健可靠的聯繫匯率制度和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等。雖然這些參數都正在面對挑戰,但預期單單財政赤字本身不會嚴重影響香港整體的信用評級。

財政赤字當然絕不可以變為常態,政府應該立即着手檢討公共收入結構和不同的寬免措施的可持續性。現時約七成政府收入來自利得稅、地價收入、印花稅和薪俸稅,其中與房地產相關的收入極為波動。 未來有必要開拓新收入來源,同時在經濟回穩後,減少一些一次性的寬免措施,保障公眾服務的持續性。

財政司司長亦透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在研究全球低稅率規則,可能會對本港帶來影響。事實上,香港的《稅務條例》自1976年以來,已有44年沒有進行全面檢討,部分條文已經不合時宜。為了應對國際稅務方面的挑戰,希望財政司司長可以盡快檢視《稅務條例》和政策,作出必要的改革,令香港稅制的吸引力可以維持,而營商環境和競爭力亦得以繼續保持。

主席,在百業受挫及民生困頓的形勢下,預算案的逆周期措施相對大手筆是絕對值得支持的,但相對於防疫抗疫基金,金額其實不算特別顯眼。因此,希望撥款獲得通過後,”財爺”可以帶領我們的財金 團隊協同其他政策局盡快落實所有政策措施,讓市民早日得益。考慮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已超越制訂預算案當時的預期,政府已加推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希望政府繼續審視香港經濟的復元情況和速度,及時果斷地再推出必要的紓困和提振經濟的方案,讓香港可以成功渡過難關。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