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現碳中和”議案
陳振英議員:代理主席,我動議通過印載於議程內的議案。
全球暖化令極端天氣頻繁出現,近年世界各地陸續經歷前所未見的水災、火災、旱災。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危機和國際經濟問題,聯合國近年不斷催促各國積極採取有效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防禦力。
截至今年1月,已有127個國家承諾在21世紀中實現碳中和。目前,不丹、蘇利南已實現碳中和,英國、瑞典、法國、新西蘭等國家亦已將碳中和寫入其法律中。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的講話中,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最近他亦在今年的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演說中,重申對碳中和的承諾,並宣布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碳發電項目。
達到峰值或所謂的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某一時間達到歷史最高值,達到峰值之後逐步降低,再通過植樹、節能減排、碳捕集和封存等方式,抵銷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實現二氧化碳淨排放為零,這便達到碳中和。實現碳中和不僅要求減少碳排放量,還要採取植樹造林、負碳排放技術和碳補償等措施一同施行。
國家承諾用全球最短的30年時間,實現由碳達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的碳強度降幅,這個任務其實非常艱巨。碳達峰的時間值和峰值水平也直接影響碳中和的實現時間和難度,達峰時間越早,實現碳中和的壓力便越小;峰值水平越高,實現碳中和所要求的技術也越高,減排成本和難度亦越大。
香港的碳排放量其實已於2014年達到峰值,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本港將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需時36年,較國家為長,從今年開始計算亦只餘下29年的時間。過去政府做了很多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也早在2007年已設立氣候變化跨部門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和推動適應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推出一系列減排政策和措施,但減碳成果卻未如理想。
在2010年,政府首次承諾在2020年將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削減五至六成,但根據2019年的數據,碳強度較2005年基準年只下降了大約36%左右,人均排放量是5.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017年發表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報告更進一步承諾,在2030年將碳強度降低幅度擴大至65%至70%,人均排放量減至3.3公噸至3.8公噸,但要達成這個目標噸數,未來10年的人均排放量須最少減少2公噸。
習主席已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體系變革,意味着必然涉及價值觀念、產業結構、能源體系、消費模式等諸多層面,不是輕輕鬆鬆便能實現。香港要實現碳中和,需要把此目標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並由共識轉化為行動,當中宣傳教育屬必不可少。
以內地各省市為例,他們已積極開展相關宣傳教育工作,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例如上海市及深圳市政府持續開展節能宣傳周、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加強低碳減排的生活知識宣傳。同時,為了引導市民積極參與減碳,上海正在籌備”碳普惠”項目,即是把市民的各種低碳行為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出來,變成每個人帳戶內的”碳積分”,再通過對接上海碳交易市場、各個商業消費平台,使每個人均可通過低碳行為獲得實質的獎賞。
企業的廣泛參與亦是達到碳中和的重要一環,但在香港,截至9月6日為止,只有491間機構參加”綠色香港․碳審計”並簽署減碳約章,承諾進行支持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政府如能配合推出類似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的碳排放標籤計劃,讓市民了解相關產品及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或減碳等級,相信可推動更多機構積極加入”綠色香港․碳審計”的行列。
政府今年先後公布了3份環保政策藍圖,就推動電能車、廢物處理及改善空氣質素制訂整體策略、目標和措施。假如各政策局及部門能率先制訂及公布本身的減碳目標、措施及路線圖,相信可為全港各行各業樹立一個良好榜樣,更好地引領企業和民間投身到節能減排的具體行動中。
在席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向來提倡節能環保,兩位亦曾經以”零元電費單”比拚環保省電成績,相信不少市民都樂見兩位的良性競爭。這類”電費單挑戰”如能推廣至更多政府高官一同參與,相信必可掀起一輪節能減碳熱潮。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有助減碳的投資,構建低碳和更具氣候變化抵禦力的經濟體系。金管局亦已向多家銀行發出通函,鼓勵參與氣候風險壓力測試試驗計劃,強化企業在氣候風險下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的應對能力。在運營層面上,各大銀行亦推動低碳運營,例如積極向客戶推廣轉用電子月結單服務,減少紙張消耗和印刷品等。
在推動有助減碳的投資方面,政府已成功發行總值35億美元的綠債,不單可推動本地綠色項目發展,亦帶動其他機構仿效。現時本地綠色債券發行集中於綠色建築、廢物、污水處理工程等項目。事實上,其他領域的綠色項目也能有助改善環境和減少碳排放量,政府應加以研究及發展,並鼓勵及提供更多誘因,讓企業擴大綠色金融覆蓋範圍,繼續引導市場資金支持綠色及低碳活動。
政府近年也有多項政策聚焦推動綠色金融和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發展,疫情也催生社會大眾對可持續投資的認知。政府如能盡快落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讓市民得以參與其中,將既可以迎合大趨勢,也能夠加深市民對綠色金融等理念的認識,讓香港如期向碳中和的目標邁進。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並會聽取其他議員就我所提議案的意見。多謝。
陳振英議員動議的議案如下:
“氣候變化一直以來都是全球關注的問題;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表明會努力爭取於2030年碳排放量達峰,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令本港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政府會於2021年年底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訂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就此,本會促請政府積極考慮以下建議:
(一) 加強公眾教育及宣傳碳中和的相關知識,以鼓勵市民實踐綠色低碳生活;
(二) 各政府部門率先制訂及公布其減碳目標、時間表及路線圖,以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帶頭作用;
(三) 研究及打造更多綠色項目;及
(四) 盡快落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引領市場及個人資金支持碳中和。”
陳振英議員:代理主席,我感謝葛珮帆議員就我的原議案提出修正案。其修正案除豐富了原議案的部分建議外,亦新增了她本人的建議。
我在原議案第(二)點建議各政府部門率先制訂及公布其減碳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以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帶頭作用。葛議員的修正案就此點提出了增加政府車隊電動車的比例及積極推行綠色採購的建議,具體列出兩項政府應即時達到的目標。
原議案第(三)點建議政府研究及打造更多綠色項目,而葛議員的修正案則添加了”包括與內地當局合作發展綠色基建”這句;第(四)點建議盡快落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引領市場及個人資金支持碳中和,而葛議員的修正案提出了”研究設立碳交易平台”及”積極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建議。
此外,她並在其修正案中新增一項”積極發展低碳排放的新能源公共交通運輸工具”的建議。我認為,她是希望可以實現減少汽車碳排放的目標,與我提出的”推動實現碳中和”議案的理念相同。
鑒於葛珮帆議員添加的建議與我的建議方向一致,我全部予以支持,亦懇請各位議員支持及通過葛議員的修正案。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
陳振英議員:主席,感謝葛珮帆議員和其他13位議員在我提出的”推動實現碳中和”議案發言,共同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建言獻策,提出包括再生和新能源、電動車政策、碳交易中心、綠色建築、綠色債券和公民教育等,也很高興聽到大家也一致支持議案內容。雖然黃局長指香港首階段的減排目標已經達到,但未來的任務依然很艱巨,希望政府聽到議員的聲音後,會盡快採取行動,並且提高全民的減排意識,保障我們下一代可以繼續享用一個可持續的生活空間。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