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會議 發言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

支援研究及發展的措施

陳振英議員察悉,行政長官在 2017 年施政報告中定下目標,要在 2022 年前把本地研究及發展 (“研 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倍增至 1.5%,即約 450 億元,以期將香港的開支水平拉高至與其國際競爭對手看齊;但他關注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表的 2018 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研發開支方面得分甚低。儘管政府當局已提出《 2018 年稅務(修訂)(第 3 號 )條例草案》,建議就合資格研發活動推行額外稅務扣減制度,並推行一系列措施來增加研究撥款來源,陳議員仍質疑該等誘因是否有助提升私人企業對研發投入資源,為未來數年的本地研發總開支帶來貢獻。

創科局局長表示,目前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約為 0.79%,當中大部分是公營機構 投放的開支。政府當局會為合資格研發開支推出超級稅務扣減,鼓勵私人企業在香港作更多研發投資。在擬議制度下,有關扣稅金額將不設上限。政府當局會繼續在各方面支援”再工業化” 發展,鼓勵更多研發投資,例如撥款 20 億元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

開放數據

陳振英議員察悉,所有政府部門均須在 2018 年年底前發放首份年度開放數據計劃。他詢問政府當局會否及何時開放所有政府數據。陳議員建議政府當局在發牌制度中加入條件,規定專營巴士公司必須發放其數據。他又詢問政府當局能否發布智慧燈柱所收集的公共交通數據。

創科局局長回應時表示,在新政策下,各個政策局和部門(“各局/部門”)須每年發布年度開放數據計劃,此舉可讓公眾就進一步開放的數據種類及其潛在應用提供意見及建議。此外,各局/部門須與有關機構合作探討可行方案,以期向公眾發放更多數據(例如公共交通數據 )。智慧燈柱收集的城市數據, 會以機讀格式在一站式網站”資料一線通”(data.gov.hk)上發布,讓公眾免費使用。

登記數碼個人身分

陳振英議員察悉,數碼個人身分 (“eID”) 系統預計將於 2020 年年中投入運作,而全港市民智能身份證換證計劃會持續推行至 2022 年為止。 他詢問政府當局會否考慮讓現有智能身份證持有人在申領新身份證時登記和取得他們的 eID。

創科局局長解釋,eID 的目的與智能身份證並不相同,因為 eID 本身不會儲存任何個人資料。 eID 系 統中的核心數據會獲得加密,以確保數據安全和完整地在互聯網上傳送。市民可透過個人流動裝置安裝的流動應用程式或通過指定自助服務站及政府部門櫃位登記 eID。

青年共享空間計劃

陳振英議員察悉,政府當局已為青年用家(特別是從事創科、創意產業和文化藝術的用家) 推出 2017 年施政報告所述的青年共享空間計劃。至今,參與該計劃的物業業主合共提供超過 10 萬平方呎的共享空間,其中各個可用空間分布於觀塘、荃灣、黃竹坑、荔枝角、灣仔及其他地區。陳議員注意到, 有關物業均由非政府機構管理或由參與計劃的業主(例如數碼港、香港藝術發展局、保良局、香港工業總會等)自行營運,他詢問政府當局會如何確保有一定比例的共享工作空間會撥予從事有關創意產業的青年企業家使用,以及政府當局有否就此向營運機構提供指引。陳議員認為,政府當局應訂定向青年企業家提供工作空間的具體目標。

創科局局長答稱,青年共享空間計劃旨在營造熱鬧的創科氛圍,同時透過提供工作空間,支援新興行業的初創企業及青年企業家。例如數碼港於荃灣設立約 2 萬平方呎的 Smart-Space 共用工作間,與數碼港園區內所有其他 Smart-Space 共用工作間相同,為初創企業及青年企業家提供各項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奠定業務基礎及加速成長。創科局局長引用數碼港正在發展的金融科技生態圈為例,表示數碼港吸引了超過 300 間金融科技公司進駐數碼港,數目已遠超政府當局的初步目標。政府當局雖然並無 就提供工作空間予青年用戶訂下目標,但仍會致力提供多種創業支援以幫助青年人創業。